首页 机构概况 社科普及 社会组织 学术活动 社科评奖 智库建设 机关党建 社联会刊 学习园地 他山之石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 社科评奖  >  成果宣介
成果宣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调整》
来源:科研工作部    编辑:社科联网管   2024-12-04小字号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调整

《经济研究》 2022年第2期

南开大学  王永进

  该成果获得第十八届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十四五”期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的重要性。早在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就明确指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并提出了“在根据户籍人口测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向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这一重要政策建议。毋庸置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的关键,而中央转移支付的有效运转则依赖于中央的财力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成比率。

  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异质性偏好、集聚外部性和户籍约束的多区域量化空间经济模型来探究户籍制度和转移支付对社会福利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完全放开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流动,并通过“集聚效应”促进生产率增长和社会福利改进。户籍取消后,在保持现行最高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中央财政转移支出可以缩减 9.94%。随着户籍的放开,对生产基础设施投资的转移支付需要更多向南部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倾斜,对交通设施投资的转移支付应更多地投向中部交通便捷的地区以及交通可达度低的地区。

  以上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虽然户籍放开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区域流动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可避免对城镇居民有一定负外部性。一个技术上的难题是: 中央政府能否有足够的财力来实现弥补户籍放松的本地化成本。本文的量化模型表明,取消户籍制度后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分配,不仅可以达到原最高的福利水平,还可以缩减政府开支。只要中央政府控制的财政支出达到一定比率,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来实现新型城镇化是完全可行的。综上所述,本文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财政转移支付改革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解决我国目前财政收支矛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保持预算平衡和财政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从转移支付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提供了新的建议。

  本文发表后被《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学文摘)》转载。根据CNKI统计,截止到2024年2月,下载5779次,被引用10次。

  作者简介:王永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国际贸易,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曾荣获南开大学科学研究青年创新奖、南开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

扫码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邮编:300051
ICP备案号:津ICP备2023009822号  技术支持:津云新媒体
津公网安备 12010102001203号
天津市社科联官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