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新思想 唱出好生活
宁河区造甲城镇“新语评剧宣讲团”
“二十大来展新貌,伟业嘹亮万人传;过去十年变化大,乡村振兴绘美画;河水清澈天空蓝,稻香蟹肥香飘野;闲置房屋变民宿,钱袋鼓起腰杆足......”这是宁河区造甲城镇“新语评剧宣讲团”正在用新言新语新风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宁河区造甲城镇评剧传统历史悠久。“宁舍一顿饭,不舍一出戏”是村民特有的习俗。茶余饭后,文化广场、大槐树下,时不时传来阵阵唱腔,一字一句,声情并茂,一板一眼,功底深厚,戏曲氛围浓厚。
聚焦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发挥评剧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让传统文化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新活力,让理论在与传统文化结合中更有生命力。造甲城镇党委积极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深入挖掘各村文艺骨干,探索“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的宣讲模式,组建了“新语评剧宣讲团”。近年来,我们组织政策宣讲专场曲艺演出120余场次,受众近20000人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理论政策送到基层党员群众的心中,既“接地气”又“冒热气”更“增底气”,切实打通了理论宣讲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惠农政策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实现了文化惠民与理论润心的深度融合。
统筹谋划,宣讲有方向
万事开头难。宣讲团组建初期,怎么开始“第一课”,如何迈出第一步、迈好第一步成为一道难题。“宣讲一定要突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条红线”宣讲团成员冯义桥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团长冯义海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议以《金沙江畔》中小酸枣为第一课开讲,从《金沙江畔》的创作背景讲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从红军面对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讲到坚定的革命信仰,从小白玉霜白派唱腔、新凤霞的新派唱腔、马泰的马派唱腔讲到首演的盛况........
就这样大家边听边品,你一言我一语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热烈讨论,到最后品经典唱段时,更是一块唱了起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按照商量好的思路、确定的方向,我们开始撰写宣讲提纲、认真开展排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首场演出获得满堂彩,并在全镇各村进行了巡演。
“乡亲们都爱看爱听,场子热起来,相比以往的宣讲效果要好很多。”造甲城镇冯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强珺妍听完宣讲后说。
围绕中心,宣讲有格局
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己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理论宣讲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实际变化。为了适应多维、多元、多样的理论传播形势,我们不断壮大宣讲队伍,除了一众票友外还吸纳“全国最美家庭”、退役军人、老党员老干部等加入宣讲队伍,以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努力将理论体系由宏观、抽象转变为微观、具体,实现理论宣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党的二十大传万家,今天把它夸一夸;从一到九学关键,样样内容都恳切;党建引领开新路,戏曲文化放光芒;文明实践搭戏台,唱响农村新变化...”这是宣讲团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第一时间自编了曲目《唱响党的二十大》并进行宣讲。
通俗易懂、情真意切、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仅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也教育感染了我们这群宣讲者。团里一位年近七十的票友说:“听着、唱着这一段段红色戏曲唱段,真的是感恩共产党,我想问问组织,我可不可以入党,我也想入党。”
创新形式,宣讲有成效
我们始终秉持“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的原则,节目编排有特色、接地气,既有对乡风民俗的真实反映,又有对惠民政策的深入宣传,切实推进理论宣讲分众化、通俗化、对象化、大众化,让党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更受广大群众欢迎。
我们走进群众家里和群众面对面,用实在话、管用话、贴心话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带着真情实感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递给千家万户;我们走进冯台小学、造甲城中学,与孩子们一起穿上戏服,互动演出,在场师生学习唱、念、做、打,走台步,感受戏曲艺术“一人也可千军万马”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给孩子们上一台生动的思政课;我们走进背街里巷带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传唱自编曲目《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带动人人讲文明蔚然成风;我们走进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村规民约写成朗朗上口的三句半,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我们每逢节假日,《小河流水》《老百姓》《卷席筒》《喜唱丰收》等20多段经典唱段轮番上演,用圆润动听且铿锵有力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和精彩的唱段为村民们献上一台丰富视觉盛宴。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将继续在传统文化与理论传播的融合契合上孜孜以求、辛勤耕耘,让文化之光、思想之力温暖照耀更多的人。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