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宣讲 永远做孩子们的知心姐姐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高弋
我叫高弋,来自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是一名“90后”宣讲员。我本科毕业于江苏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自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来,我自觉肩负起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党的声音的神圣职责,走上讲台,走向镜头前,走进学校、社区、电视台,只要有未成年人在的地方,都是我守护曾经的少年和未来的明天的不变阵地。四年多的未检工作,使我收获了一个无比亲切的名字——“小弋姐姐”。
孩子们充满期许和渴望的目光是我心中不竭的动力
参加检察工作四年多来,我投入了近一半的时间做法治宣讲。在办案工作中,我看到一些未成年人在被移送审查起诉时,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也接待过一些当事人,由于不懂法,不知道如何用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导致悲剧发生。因此,在我看来,要从根本上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就要从病根着手,筑牢未成年人与违法犯罪的防火墙。作为一名法治副校长,我无数次走上讲台,春风化雨,为学生播种法治的种子。在检察开放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日,我走进特殊学校为残障、留守儿童送温暖讲法律。在宣讲禁毒的课堂上,我根据青少年阶段好奇的心理特征,用彩色糖果模仿新型毒品“引诱”同学们尝试,一边让青少年近距离辨识毒品的特征,一边对毒品的危害作出详细讲解,引导孩子们真正认识到毒品的危害,自觉远离毒品。在街道和社区,我将宪法知识带到学生们的身边,讲述宪法与同学们从出生、成长到学习、工作等点点滴滴的关系,引导同学们了解宪法、尊重宪法、践行宪法,明辨是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时代公民。在小学生课堂上,我通过改编流行歌曲、卡通图片、模拟场景,用亲切易懂的语言告诉孩子们什么是隐私部位、什么是性侵害、如何防范性侵害以及遇到性侵害该怎么办。在网络媒体上,我将办案中一个个真实案例改编成小故事,用音频的形式让法治的声音通过网络走进听众心里。
一场场宣讲、一次次触动,是孩子们那一双双对未来充满期许和渴望的热切目光,支撑我不断前行!
传播法治信念是我坚守如一的信念
多年的未检工作,让我对“上医治未病”这句话愈加体会深刻。我深知,法治的信念必须从小播撒。为此,我经常性地走访全区各学校、街道、社区收集意见建议,汇总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最需要了解的法律问题,制作有针对性的宣讲专题20余个。四年来,我抓住法治教育热点,从办案实际出发,创新普法形式,充分调动青少年学法热情,共参与普法宣讲活动200余场,覆盖师生家长4000余人。其中,我参与的国家宪法日专题活动被“央视新闻”客户端全程直播,参与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南开区专场直播获百万网民围观,参与录制“开学第一课”等节目在天津卫视、津云等平台播出,参与的“青春与法 护航成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在检察开放日活动中,我带领包括“天津卫视小记者团”在内的青少年参观检察院,与检察官们零距离交流分享,选任中小学生作为“检察官小助理”,对小助理们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充分调动青少年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亲历性、荣誉感和使命感。
虽然会经常加班加点,但一腔“保护未成年人”的赤诚热血,始终驱动着自己乐此不疲、艰苦奋战。
司法守护未成年人是我神圣光荣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是一项未来工程,今天不下力气,未来就会加倍付出代价。未检的大多数案件都是“小案”,但并不简单,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答案,不仅仅存在于法律规范中,更存在于一个个定罪与否的证明、羁押与否的审查、诉与不诉的决定中。从涉案未成年人的帮教疏导到监护人的亲职教育,从发掘综合履职线索到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更是对自身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的考验。自开展未检工作以来,我协助员额检察官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80余次,开展帮教500余次,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家长开展亲职教育200余次,制发督促监护令11份,帮助4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到课堂和成功就业,帮助30余名未成年被害人走出心理阴霾。工作之余,我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多次与困境儿童家长沟通交流,并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物资,用实际行动传递社会的温暖和支持。
我姓名中的“弋”字寓指稳重成熟、受益之义。平日里,我最喜欢的是孩子们亲切地叫我“小弋姐姐”。工作带给我的人生体验,让我真切感受到法治与未成年人成长的融合是多么的重要。我将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个宗旨彻底融入血液,永远做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做一名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守望者。
供稿:科普工作部 来源:市委讲师团办公室
|